影像半透明,仿佛随时会融入夜色。
还有一张是书房的照片,书桌前,一个戴着金丝边眼镜、身穿长衫的老先生,正低头看着一本摊开的线装书,神情专注。
他的影像同样虚幻,如同水汽凝结而成。
林薇的心跳得飞快,她反复确认照片和底片,甚至怀疑是冲洗环节出了问题,或是胶卷过期产生的诡异效果。
但老相馆的师傅拍着胸脯保证,他的技术绝无问题,胶卷虽老,成像也还算清晰,至于照片里的“鬼影”,他耸耸肩,只说是“老胶卷,总有些邪门的事”。
邪门?
林薇看着那些影像,他们并不狰狞可怖,反而带着一种沉静的、挥之不去的忧伤和执念。
旗袍女子似乎在等待什么,骑车少年仿佛刚刚完成了一趟重要的旅程,而老先生则沉浸在未竟的学问中。
她把照片带回老宅,再次端详那台柯达相机。
阳光下,冰冷的金属机身仿佛也透出一丝异样的温度。
难道……这台相机,拍下的不只是光影,还有别的什么?
2 记忆的残像接下来的几周,林薇像是着了魔。
她买了新的620胶卷(虽然很难找,但还是通过网络淘到了几卷过期的),开始有意识地使用这台老相机在老宅内外拍摄。
结果如她所料,又如她所惧。
几乎每拍几张,就会出现一个或几个“不存在的人”。
有时是在空无一人的河边,出现一个提着篮子浣纱的少女背影;有时是在废弃的戏台前,隐约可见一个穿着戏服、画着浓妆的花旦,对着空荡荡的台下咿咿呀呀;有时是在老宅的厨房灶台边,一个围着围裙的中年妇人,正往灶膛里添柴,侧脸温柔。
这些影像,无一例外,都带着强烈的时代烙印,仿佛是从泛黄的历史画卷中走出来的人物。
他们神态各异,或喜或悲,或专注或迷茫,但共同点是,他们都像被困在了那个瞬间,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某个动作,或仅仅是停留在某个地方。
林薇开始尝试与这些“残像”互动。
她对着照片中旗袍女子的位置说话,没有回应。
她走到骑车少年出现的巷口,在深夜等待,除了风声和远处隐约的车流声,一无所获。
这些“人”似乎只存在于相纸之上,是光影与某种未知力量结合的产物。
她查阅了大